【妳們,最重要的事】
4個改善私密處困擾的好方法,一張圖就看懂!
私密處搔癢難耐、紅腫熱痛怎麼回事?
一張圖教你看懂怎麼照顧最需要呵護的地方
私密處困擾是多數女生都有過的經驗,而像這樣的困擾通常指的是「尿道」或「陰道」感染發炎所導致。
一直以來,我們都知道要保養臉上的肌膚,卻很少去討論「妹妹」私密處保養,事實上,私密處保養方法也是相當重要且值得被討論的。
尿道和陰道雖然是鄰居、彼此距離相近,但感染的原因卻不盡相同,須多加注意細節,才得以釐清自己屬於哪一方面的感染,以採取對應的措施與預防的方法。
今天在此與大家一一討論唷!
泌尿道感染 – 發生原因
- 生理結構差異
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,大約只有 4 公分,細菌容易經過尿道進入膀胱,引起發炎。 - 過低的飲水量
水喝得太少,會減少排尿的頻率,因而增加細菌停留在膀胱或尿道內的時間,進而繁殖病感染,有時還會造成私密處異味。 - 長時間憋尿
同上,感染、也可能造成私密處異味。 - 衛生習慣不良
排尿後,擦拭的方向錯誤,容易把陰道和肛門裡的細菌帶進尿道,甚至膀胱裡,引起感染。 - 更年期女性
因為女性賀爾蒙降低,造成尿道和陰道粘膜萎縮,使得細菌容易滋生,易造成感染發炎。
泌尿道感染 – 如何預防?
改善方法跟我念,私密處保養方法、預防泌尿道感染之2多2少!
- 多喝水,白天至少2~3小時尿尿一次,千萬不要憋尿,千萬不要憋尿,千萬不要憋尿!很重要,所以要說三次。
- 多吃蔓越梅、優格、洛神花,其成分能啟動防護機制,降低感染發炎。
這是以較為生活化飲食的自然預防方式,確實有醫學實驗與文獻佐證。
3. 少吃甜食,避免刺激性食物,像是精緻澱粉、加工食品。
任職於東京某大學醫院、著有《妊娠・出産を安心して迎えるために 産婦人科医きゅー先生の本当に伝えたいこと》(暫譯:祝你好孕—婦產科Q醫生想告訴妳的事)的婦產科醫生認為,陰道的環境和腸道的狀態有些關聯性。
為什麼呢?腸道本身,對於人體的免疫功能影響非常大,腸道環境若失去平衡、身體出現狀況,可能導致原本存在於私密處的細菌跟著增生,異味感就變得嚴重,甚至感染。因此,改善陰道的環境要從維持身體健康開始,並且擁有好的飲食習慣。
4. 少穿過緊的內褲及外褲,以免通風不良、細菌滋生,如果方便的話,就試試裙子或洋裝吧!保持私密處乾爽通風是非常重要的。
陰道感染 – 發炎的種類
在臨床上,常聽見的陰道炎大致可分為四種:
- 細菌型
- 黴菌型
- 陰道滴蟲
- 萎縮性
這幾種型態都跟陰道內環境的與酸鹼值改變、好菌數量的減少有關,有害的因子作怪會造成私密處異味、灼痛等等的不適。
陰道感染 – 如何預防、好發族群
除了上述泌尿道感染的預防方法做好,避免波及隔壁的陰道之外,先認識幾大陰道感染原因,更能有效預防或降低風險。
- 細菌型
最常見的陰道炎,誰都有可能發生 - 黴菌型
孕婦、糖尿病患者、近期有使用抗生素者 - 陰道滴蟲
性行為傳染,常伴隨細菌型陰道炎 - 萎縮性
陰道及外陰乾澀,性行為不適、出血,以及解尿不適
如何治療呢?
- 細菌型
口服或陰道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療 - 黴菌型
以陰道塞劑為主,若頻繁復發,則需長期吃口服藥 - 陰道滴蟲
口服或陰道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療 - 萎縮性
選擇補充賀爾蒙,或使用局部的賀爾蒙藥膏
只有自己最懂自己最尷尬的不適
用這招照顧好自己原來這麼簡單
👇以上文章轉載編寫自小暖健康👇
https://www.warmiehealth.com/article/107
歡迎大家去小暖逛逛,下載APP!
相關文獻
1.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onventional and non-conventional methods of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.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07 Aug: 47(4):262-72.
2.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vaginal Lactobacillus with probiotic properties against Candida. Infectious disease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5 Jun; 13(2):69-75.
3.Lactobacill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vaginal microbiota of healthy women inhibit Prevotella bivia and Gardnerella vaginalis in coculture and cell culture FEMS immun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2006 Dec;48(3):424-32.